创新路上过于权衡得失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复旦校长金力鼓励学生勇闯无人区找到自己的“果树种子”

发布时间:2023-09-09 04:59:48    浏览:

[返回]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学术独立就是复旦,思想自由就是复旦,欢迎你来到复旦。”今天(9月1日)上午,伴随一曲由复旦学生改编的歌曲《旦复旦》,复旦大学2023级学生开学典礼拉开序幕。碧蓝的天空,青春洋溢的歌声,复旦大学标志性建筑光华楼,大师的谆谆教诲,共同为新生开启一段美好记忆。

  今年复旦大学的新生开学典礼很特殊。校方介绍,“本研开学典礼一起在室外举行,这是学校近20年来的第一次。”据悉,今年复旦大学共有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4217名本科新同学和11807名研究生新同学。

  “大学不仅是学术的殿堂,更是创新知识的场所。”在开学典礼上,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与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与新生分享了如何越过学科专业的沟壑,具备卓越而有趣的特质,做卓越的事业,做有趣的灵魂,对于思想知识和生活永葆趣味性创造力。正如金力所言,以创新为天职,以卓越为目标,这不仅是一代代复旦人的自学之道,更是国家和时代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呼唤和成才期待。

  江南多雨,在户外举办大规模活动,最初校内也有人表达顾虑。开学典礼上,站在碧日晴空下,金力特意和新生讲到了关于典礼的这个小插曲。金力十分笃定地说:“伏羲说,9月1日上海不下雨!”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一片掌声。

  伏羲是谁?为何金力有此番底气?原来,这是由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联合大气海洋科学系,基于学校自有的国内高校最大科研算力平台云上科研计算平台——CFFF训练出的一款气象大模型。据悉,伏羲拥有45亿参数的服务器,能成功预报未来十五天内的全球天气,且每次预测仅耗时三秒以内。

  金力谈到,伏羲正是学校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生动案例。“面对快速变化的复杂世界和新一轮的科技产业革命,打破知识体系边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普遍潮流,没有交叉新工具、融合新方式,必定会落后淘汰。”

  金力认为,跨越学科边界,不仅需要交叉,更需要融合,交叉是物理结合,融合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创造出新的物质,产出创新成果。为了给学生厚植创新和育人的沃土,复旦校于今年开学季新推出了文化校历。金力谈到,对初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应该不囿于学科背景,全身心投入各类融合创新的实践,不断垫厚学识学识根基,拓宽见识眼界,像分子运动一般,在升温中提升交流的主动性,在增压中提高思维碰撞的几率,激荡出创新的无限可能,为实现自我能级跃迁积蓄深厚的能量。

  知易行难。金力坦言,在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有形无形的边界。比如,对现有知识的体系分类、划定学科的边界、探索客观世界的现实局限,产生了知识的边界。知识传播生产中的陈规束缚和思维惯性,形成了思想的边界。“这些边界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会形成阻碍和挑战,而创新的本质就是克服惯性的依赖,”金力勉励新生,要敢于挣脱现实的束缚和思想的保守,实现从旧到新,从已知到未知,从几岸到彼岸的突破和超越。生命不止创新不息,唯有突破超越这些边界,追求知识理想卓越才能永无止境。

  作为巍巍学府,大学应当培养怎样的学生?透过金力的演讲,新生也可以看到一所百年学府传递出的精神气质。比如,摆脱收益计算的边际。不同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自我为核心,凡事计算收益,规避风险,权衡边际效应。金力认为追求卓越就是要把实现理想作为大学四年的首要目标,有进无退,不计功力才是追求卓越的姿态。他特别强调,“创新路上如果因为权衡得失而选择跟随式的研究,将输在将输在起跑线上。成才路上如果太计较一时的得失,用宝贵的大学时光打造漂亮的简历,只会与卓越精神渐行渐远。”

  大学之大,不止在于大师,还在于其承担着服务国之所需的价值。谈及此,金力颇为严肃地说:“今天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梦想,必须攀登科技珠峰,对于有志于攀登珠峰的人们来说,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敢于从北坡迎难而上,走出中国自己的路,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由此,他谈到,今天的中国青年要实现真正的创新,必须参与全球全年龄段的全赛道竞争。要追求真正的卓越,必须敢于立足科学的无尽前沿,在无人区尽心种好自己的树,而不是光摘别人剩下的果子。“希望大家有勇于和世界顶尖水平比肩竞赛的志气、胆气,迈入无人区,早日找到自己的果树种子,看准方向,久久为功。”金力说。

  “用最艰苦的方法追求学识,从最坚决的方向认识人生。”这是复旦大学资深文科教授、任重书院院长陈尚君的导师朱东润先生的一段题词,也是陈尚君在开学典礼上想传递给新生的一席话。

  已在复旦学习工作四十七年,陈尚君感慨,他一直感到复旦是一所开放包容、多元温暖的大学。在复旦的日子里“每天很充实地工作,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有收获”。“作为一名“过来人”,陈尚君特别提醒本科新生,“进入大学,请你们理解世界是立体的,万物是多元的,答案和对错都是相对的,忘记过去,重新出发。”

  在他看来,任何人想要取得成就都离不开德、识、才、学四方面,即“德辨妍丑,识知进退,才尽天秉,学务精勤”。具体来说,德可以是民胞物与,家国情怀,道德操守,人生信仰,更应包括学术诚信、人际承诺、群体合作、个人担当。识是见解,是胸襟,是气象,是眼光。“人生多歧,学者不免迷失方向,所谓阮籍痛哭,正因为此。”对此,陈尚君深有体会,学海无涯,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浩瀚如烟。今后专业发展,爱情选择,课题掌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遴择,无一不在考验着人的识见。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引三段宋词描述成就大学问大事业者经历的三种境界。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最高境界。陈尚君直言,这是刻骨铭心、锲而不舍的追求后,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最终得解,也是中外许多科学家在取得关键突破时的一瞬感悟。然而,他治唐代文献几十年,只有一次达到这种感觉。彼时他怀疑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伪书,苦无确证,某晚读书突然发现铁证,从而发现了这个可以改写全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重大发现。

  由此,陈尚君感慨:才华对每个人并不公平,表达能力,艺术秉赋,身体条件,记忆强弱,个体差别很大。但即使天才英丽如诗人李白,年少时也曾三拟《文选》,存世诗作曾反复修改。“我近年来难得地读懂了李白,方知他是天才而特别用功。”陈尚君勉励新生,天赋异秉者善用才华,又勤奋努力,成就不可限量。稍有短板者也不必气馁,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不过,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埋首实验室和故纸堆显然不是生活的全部重心所在。“近代改革殉道者谭嗣同的两方私印,一曰勇猛精进,二曰芬芳悱恻。”陈尚君将其总结为“勇于进取,与物多情。后一句如果用现代诗表达就是当看到花开花落时,同学你还有眼泪吗?”

  “既要勇于进取,同时也能内心柔软地去体会世界。”这是复旦学长、师长陈尚君在发言的最后,送给新生的箴言。

搜索